• Home
  • Profile
  • Blog
  • Fan Fiction
    • Axis Powers Hetalia
    • Unlight
    • 鬼滅の刃
  • Original
    • 短篇小品
    • 盧恩之子 ᚱᚢᚾᛖᛋᛟᚾ
    • 大天使學 ArchAngels >
      • Characters
      • Story of ArchAngels
    • 梅特拉 Meteora >
      • Character-Andromeda
      • Story of Meteora
    • 榭爾勒紀元 Seler Century >
      • Character-Lesley
      • Story of Seler Century
    • 信鴿郵遞 in Steampunk >
      • Character-Raven&Helley
      • Story of H.P.P.O. in Steampunk
  • Gallery
飛羽,鱗尾,貓的眼瞳

凱爾特神話筆記4-凱爾特的節慶

1/17/2018

0 Comments

 
上一篇既然提到了萬聖夜的由來薩溫節,順便來介紹一下凱爾特人主要慶祝的四大節慶:聖燭節(Imbolc)、朔火節(Beltane)、收穫節(Lughnasadh)、薩溫節(Samhain)。對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四節慶外,歐洲許多地區及日耳曼、盎格魯-薩克遜民族則有慶祝春分(Ostara)、夏至(Litha)、秋分(Mabon)、冬至(Yule) 的習俗,至今仍有流傳,一併介紹。

故一年八節依照現今月份的排列順序是聖燭節、春分、朔火節、夏至、收穫節、秋分、薩溫節、冬至耶魯。

資料參考:Wheel of the year、維基。

首先要先說明一下:凱爾特人從日落開始算新的一天。

​1、Imbolc 聖燭節/尹柏克節 (2/1夜~2/2日)


​又稱聖布麗姬節(Saint Brigid's Day),慶祝春天開始,即立春。

布麗姬是凱爾特神話中相當受歡迎的女神,主掌光明、生育、治療、預言、詩歌、工藝,凱爾特文化被基督教吸收後,被聖化變成聖女布麗姬,布麗姬日亦與2/2紀念聖母瑪利亞的聖燭彌撒 (Candlemas) 結合,蠟燭與布麗姬身為守護灶爐與火焰女神形象不謀而合。

原文Imbolc為「在腹胎內」即懷孕之意,因春天是產羔​​季節,引申至慶祝春天繁衍向榮。(中文貌似沒有Imbolc的音譯與意譯的翻法,多數以聖燭節代稱之。)

在Imbolc這天,人們會做以布麗姬為原型的娃娃,還有用蘆葦編織成的Brigid's cross掛在門窗上當守護符。
Picture
 ↑ 布麗姬十字結,圖源來自維基。
Picture
↑ 布麗姬十字結的編法,圖源自參考網站。

傳說布麗姬會在這天挨家挨戶拜訪並賜予祝福,人們會為她鋪造床、並留下獻給布麗姬的食物還有衣物,布麗姬便會在衣物上留下守護家庭與牲畜平安的祝福。
 
壁爐與燭火也是Imbolc很重要的元素,火焰與燭光代表著逐漸回歸的太陽,也呼應著布麗姬光明女神的身分,傳統上在2/1入夜後點燃蠟燭或壁爐,可以進行淨化、占卜或許願。

凱爾特神話裡,象徵冬天的老巫婆卡莉亞赫(Cailleach)會在Imbolc日出沒、收集度過剩餘冬天的柴火:如果在Imbolc這日是好天氣,表示卡莉亞赫施法讓天空放晴,好讓她方便收集大量的柴火,說明冬天還會再持續一段時間;若Imbolc是壞天氣,表示卡莉亞赫躲懶不用那麼多木柴,那麼冬天即將結束、春天就快到來了。

(沒錯這就是土撥鼠日的由來。XD)

​2、Ostara 春分 (3/21~3/22)  


Ostara是一名日耳曼系自然女神的名字,盎格魯-薩克遜人稱呼她為Ēostre。關於她的資料不多,一說她是黎明女神,野兔是她的神聖動物與坐騎;另一說是她擁有野兔的頭,是月亮的化身,因月有盈虧,象徵死亡與重生的輪迴,故野兔也被視作不死的象徵。也許也因此與基督教耶穌基督的復活結合在一起,成了復活節的由來,事實上,Easter的字根即是由Ostara或Ēostre發展而來。

此外野兔的繁殖力強,也象徵女神豐饒多產的孕育能力,呼應四月仲春繁榮的季節。日耳曼民族的四月古稱便是以Ostara女神命名的。

而繁榮出來的新生命象徵之一即為雞蛋,代表胚胎與潛能,生命種子與宇宙潛能蘊藏在雞蛋的蛋殼裡,蛋白與蛋黃分別代表女神與男神、月與太陽。野兔加雞蛋兩者於是演變成現今復活節兔子與彩蛋的習俗。

3、Beltane 朔火節/五朔節 (4/30夜~5/1日)


​又稱五朔節(May Day)。夏季的開始,也就是立夏。

Beltane是一個火焰的節日。Beltane一詞源於凱爾特神Beil,意思是「明亮的」,而teine在蓋爾語裡意思是「火」。傳統上朔火節這日要點燃篝火、象徵點燃太陽旺盛的生命力,持續滋養大地農作的生長。凱爾特人有活人獻祭的習俗,故這日可能便是向Beil神進行活人火祭的節日。

在這日跳過篝火可以得到淨化驅邪,驅趕牲畜跳過溝火穿過煙霧也可以驅除疾病、帶來牲畜的繁殖力。

蘇格蘭及愛爾蘭地區的朔火節(Beltane)強調點燃營火進行淨化與燃燒祭品外,在各地的五朔節(May Day)則多是以花卉慶祝愛情與神聖婚姻節日。尤其五月是花的季節,因此五朔節時常與樹木擬人化的神靈崇拜結合,例如羅馬的花之女神Flora,五月擬人化的女神即五月女王。或有各種諸如代表花與青春的女神、與代表森林與自然的男神相戀,舉行Handfasting結手禮(一種用緞帶將新郎新娘交疊的手纏繞的結婚儀式),結合神聖婚姻的不同傳說。五月女神的懷孕也象徵著性慾、熱戀的激情、繁殖力、生育能力。一般相信,戀人們若在此日結婚可以獲得五月女神的愛情祝福、夫妻之間也有機會懷上孩子。

基督教將五月視為聖母瑪利亞之月,瑪利亞以處女之身孕誕神子耶穌,也與從青春少女逐漸豐饒成熟、繁殖孕育孩子的女神形象彼此呼應。


五朔節的另一個傳統是五月柱(The Maypole):由樺樹或橡樹製成桿柱,象徵男神的陽具;柱頂的花環則代表著女神孕育豐饒的子宮,並用許多長彩帶裝飾,透過舞蹈將緞帶螺旋纏繞編織在柱上,象徵生命的螺旋、男神與女神的結合。 ​

日耳曼地區類似的慶祝節日是沃普爾吉斯之夜(Walpurgisnacht),或稱巫婆之夜(Hexennacht),傳統慶祝方式亦包含篝火與舞蹈。
Picture
↑ 參考維基的五月柱照片。

4、Litha 夏至 (6/21~6/22)


日照最長的仲夏(Midsummer),代表太陽與森林的男神力量最強大的巔峰。主要活動有篝火、並將獻給男神的供品如草藥扔進篝火裡燃燒。

Litha與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的六月(Litha前)與七月(Litha後)名字相關,意思是溫和的、可航行的,因為在這兩個月裡,微風溫和平靜適合航海。

5、Lughnasadh 收穫節 (8/1夜~8/2日)


​秋天開始,即立秋,慶祝第一次的穀物豐收。秋分是採收水果的第二次收穫、而薩溫節(立冬)是採收堅果莓果類的第三次也是最後的收穫。

Lughnasadh是取名自凱爾特愛爾蘭神話的光明與太陽神王魯格(Lugh),意思即是「魯格的聚會」。魯格為了紀念養母——皮爾波族(Fir Bolg)的末代王后泰爾媞(Tailtiu)的葬禮——舉行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包含宴會、集市、篝火、詩歌和運動比賽。(我的理解就是凱爾特版本的奧運?)

和Imbolc一樣,在中文裡貌似沒有照Lughnasadh字面音譯與意譯,多數以收穫節稱之。
因Lughnasadh舉行的八月也是許多地區的收穫期,故也譯作麵包節(Lammas)。Lammas一詞源於麵包塊,象徵用第一粒收獲的穀物製成的第一塊麵包,以示感激豐收。(我強烈懷疑魔戒裡那個一小口就能吃得很飽的精靈麵包Lambas就是從這裡得到名字靈感的,J.R.R.托爾金可是凱爾特文化學者呢。)

為期三天的Lughnasadh慶祝內容包含:將第一束收割的穀物抬至丘陵高處埋葬、用第一份收穫的新鮮蔬果烹飪成饗宴、祭獻一頭公牛、並同樣以公牛的肉同樣作為饗宴食材、還有以魯格戰勝另一神靈為主題的戲劇演出。

戲劇內容通常為魯格與象徵穀物的神靈(
Crom Dubh,或是穀物母神Eithne)爭奪穀物,最後以魯格勝利、將奪取得來穀物分享給人類為結局;或是魯格戰勝代表寒冬與自然衰竭力量的神靈;或是愛爾蘭神話裡莫伊圖拉之戰役裡,魯格戰勝弗摩爾族(Fomorian)巨人巴羅爾(Balor)的橋段。

現代的Lughnasadh活動演變成:登山健行、盛宴、舞蹈、音樂、奪旗遊戲之類的運動競賽。部分地區仍保留祭獻第一束收穫的習俗,或是在登山時將配戴的花朵埋在山頂上。

在歐洲的許多地區也有其他關於收割穀物的習俗,第一捆穀物會在黎明時儀式性地被切割下,磨碎後烘烤成麵包,然後分享給社區共同感謝。

最後一捆穀物也是儀式性的切割完,並用麥桿做成穀物娃娃。如果是豐收年,就會將娃娃打扮成少女形象;如果是歉收年,就會將穀物娃娃裝飾成代表冬天化身的巫婆卡莉亞赫。還有一些地方會把最後一捆編織成一個巨大的穀物母親、裡頭再放一個小的穀物寶寶,期許來年的收成。

​最後一捆穀物製成的穀物娃娃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收藏方式,有些人會擺放在家裡的壁爐上直到下一年收穫,有些過了薩溫節就會埋入土裡,或與來年要播種用的種子混在一起,無論何者都會埋回土地裡,因凱爾特人相信取之大地的死後也該回歸大地,方能再從大地重生,生命才能取之不息。
Picture
Picture
↑ 穀物娃娃的示意圖,圖源來自參考網站。

← 用玉米葉殼做成的穀物娃娃,參考維基。

6、Mabon 秋分 (9/21~9/22)


據說是命名自威爾士的神Mabon,他是大地母神Modron之子,但貌似是由1970年後才創造出來的現代節慶,類似基督教的感恩節盛宴慶祝感激豐收。歷史紀錄上凱爾特人鮮少慶祝仲秋這個節日。

秋分是第二次的收獲期。現代異教徒慶祝秋分的象徵物有豐饒角,同時含有尖銳角狀象徵著男神的陽具、填塞果實的中空內部象徵女性的包容力及子宮。

​另一個代表秋分的象徵物是蘋果。秋天是蘋果的產季,薩滿節也常使用蘋果做遊戲或占卜。將蘋果橫切成兩半時,芯部的蘋果籽常呈現五芒星狀,即女神象徵,果肉包裹種子象徵女神的子宮。蘋果也包含著生命、永恆、青春、愛情結晶、秘密、與圓滿等象徵。
​
Picture
↑ 豐饒角Cornucopia,照片圖源。
↓ 蘋果籽成五角星狀,圖源參考網站。
Picture

7、Samhain 薩溫節/夏末節 (10/31夜~11/1日)


薩溫節是凱爾特人的新年,凱爾特人從日落開始算新的一天,故舊的一年隨著10/31的太陽結束,入夜後11/1就是新的一年。Samhain的原意有一說即是「夏日之末」,是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的豐收期,最後的收割結束便是冬天的開始,即立冬。

因
太陽逐漸式微,象徵黑暗與冥界勢力增強,薩溫節是分隔生者與冥界的結界最薄弱、最容易穿透的日子,祖先的靈魂們在這一晚可以返回人間與親人團聚,因此薩溫節也被視作亡靈之夜,也就是萬聖節前夜Halloween的由來。

為避免被惡靈纏身,凱爾特人也會裝扮成鬼怪,以迷惑亡靈無法區分同類或活人,並挨家挨戶討要食物或供品,演成了現代Trick or Treat 的化妝遊行。

放在窗台嚇阻惡靈用的jack-o'-lantern最初是用蕪菁雕刻製作成鬼臉燈籠,傳入美國後就地取材變成了南瓜燈。

因夜晚裡充滿靈魂們的冥界力量,在薩溫節時占卜會特別靈驗,凱爾特少女們流行用蘋果進行各種愛情占卜。例如漂浮蘋果遊戲:將水桶內漂浮著蘋果、或是將蘋果以細繩懸掛在空中,未婚的少年少女們雙手綁在身後、只能靠牙齒比賽誰先咬住蘋果,第一個咬住的人就是下一個會結婚的人;或將蘋果果皮削成長條狀扔過肩膀,果皮落地呈現的形狀暗示著未來丈夫的名字開頭字母;或是將蘋果放在枕頭下入睡便能在夢中預知未來的戀人等各種占卜。


其他薩溫節傳統也包含夜間篝火,獻祭動物、燃燒毛皮與農作物。

薩溫節也是冬之巫婆卡莉亞赫(Cailleach)開始出沒的日子。Cailleach即「醜老巫婆」之意,她是愛爾蘭島上在凱爾特人之前的原住民信仰,其信仰沒落後被凱爾特吸收成了象徵冬天的女巫。卡莉亞赫的形象是蒼藍皮膚、年老醜陋,她在薩溫節甦醒後會用手杖敲打大地奪走生長能力、敲打樹木使之落葉、或敲打山泉使之凍結。她對應著掌管春夏的布麗姬女神,布麗姬掌管朔火節後至薩溫節之前的季節、卡莉亞赫則掌管薩溫節後至下一個朔火節之前的季節。在每年2/1立春的聖布麗姬日,卡莉亞赫會出門撿拾柴火,傳說她能變身成巨鳥用嘴啣持柴火。

8、Yule 冬至/耶魯 (12/21~12/22)  


仲冬(Midwinter)。一年之內日照最短、黑暗最漫長的日子,同時也意味著陽光即將復甦。這天便是慶祝太陽的重生與回歸。

Yule這個名字的意義充滿爭議,有一說是「宴會」。日耳曼民族將每年12月中舉辦的為期12天冬日宴會稱為耶魯,盎格魯-薩克遜民族將12月與1月分別稱為「Yule前」和「Yule後」。傳統上在耶魯期間會舉辦盛宴、飲酒、篝火、祭祀、詩歌、與贈禮。

基督教傳教後,將慶祝冬至的民俗節日與聖誕節融合,現代許多地區亦將「Yule」一詞視作聖誕節「Christmas」較詩意化的同義詞,許多聖誕節習俗即是從耶魯傳承來的,例如:聖誕樹、耶魯原木(Yule log)、與槲寄生花環等等。

聖誕樹的傳統起源於古羅馬時期,古羅馬的祭司在冬至前夕會砍下松樹裝飾於神殿中。耶魯原木的起源不明,但諸多地區都有尋找足以燃燒12天以上的巨大原木,並保留一部分殘留的原木塊,於來年的耶魯與新原木一起燃燒。

用常綠植物的枝條與花環裝飾家門也是耶魯的傳統之一,諸如常春藤、冬青、紫杉、松木和槲寄生。常春藤象徵青春永生,冬青象徵神聖的保護力量,紫森象徵死亡與重生,松木象徵淨化。

而槲寄生具有治癒與保護的力量,其白色果實象徵來自男性的生命力(也就是精液啦)。槲寄生寄生於橡樹上,凱爾特人崇拜橡樹,槲寄生也同樣受凱爾特人崇拜。因槲寄生是寄生植物,根不落地,夾縫於天空與大地兩個世界之間,故摘剪槲寄生時,要避免槲寄生接觸地面,否則就會喪失其魔法特性。有關在槲寄生下的親吻傳統是源於在花環上綁入帶有白色果實的槲寄生枝葉,每經過一次槲寄生花環就得親吻一次,每親吻一次即可摘下一顆果實獲得槲寄生的祝福,等果實都摘完了就可以不用再親吻了。
 
蠟燭與交換禮物也是耶魯的常見要素。

結論:

1、凱爾特民族真的很愛營火晚會,不管什麼節日都要點蠟燭點篝火燃燒一下。(喂#

2、凱爾特民族信仰死亡與重生的輪迴。每年冬天他們的神明死亡、春天再次復活重生,鹿角神瑟努諾斯(Cernunnos)即是其一代表。(冬之巫婆卡莉亞赫(Cailleach)則相反,冬天甦醒,到春夏又陷入沉睡。)

3、凱爾特人從日落開始算新的一天,薩溫節(也就是夏末節)後便算新的一年。

4、凱爾特人主要慶祝跨季四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比較少慶祝四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耳曼民族則相反,以季節四至為重要節慶日。

5、凱爾特有祭獻供品的習俗,例如將一束穀物或草藥鮮花丟進篝火燃燒,早期甚至包含活人火祭。

6、凱爾特人相信:從大地取得的必須回歸大地,方能保持肥沃與取之不竭。收割來的第一束或最後一束穀物得埋入大地、死後身軀回歸大地才能發芽重生、神明賜予的祝福必須祭獻回給神明。這也是他們早期信奉祭獻活人祭的原因。

7、為同化異教,基督教綁架了所有節慶的由頭。布麗姬的聖化與聖燭彌撒取代了立春、春分變復活節、薩溫節成了萬聖節前夜、耶魯冬至變成聖誕節等等等,導致現在我要區分哪些習俗跟基督教沒半毛關係時麻吉想死。(ry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uthor

    飛

    Tag

    All
    APH小劇場
    HP小劇場
    Ib小劇場
    SH地平線
    Sky光遇小劇場
    UL小劇場
    互動創作
    冷雨小劇場
    夢紀錄
    天使學
    弄蛇人小劇場
    心得筆記
    旅行遊記
    貓日記

    Archives

    December 2022
    October 2022
    March 2022
    October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March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May 2020
    March 2020
    Novem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8
    June 2018
    April 2018
    January 2018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November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January 2015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July 2014
    June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November 2013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ly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January 2013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October 2012
    September 2012
    July 2012
    May 2012
    March 2012
    February 2012
    January 2012
    December 2011
    November 2011
    October 2011
    August 2011
    July 2011
    April 2011
    March 2011
    February 2011
    December 2010
    November 2010
    October 2010
    September 2010
    August 2010
    July 2010

    Plurk

    Plurk.com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