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第三次遊旗津,還有安平古堡夕遊出張所。其實故地重遊沒什麼多大新發現,不過跟家人相處挺輕鬆愉悅的,去哪玩倒是其次。
行程速記:
Day1,0819:買了福樂屋草莓大福,搭台鐵殺到高雄,Check in園華飯店,搭捷運到西子灣搭渡輪去旗津,爬了燈塔和砲台,殺底片,吃海產,陪老爸到美麗島站拍彩繪圓頂大廳,走去六合夜市。嗯,六合真的不好玩了沒什麼吃的又都是觀光客,十個裏頭有九個是大陸來的,剩下一個是尼鬨。朋友一說要高雄要去夜市就要去瑞豐不要去六合,二是去了六合會覺得其實台南的花園大東根本就是超讚的。深有同感。
Day2,0820:吃完飯店早餐(法式吐司好吃!)開回台南,去四草遊台江水上綠色隧道,被譽為台灣的小亞馬遜,水上兩邊的紅樹林交錯,就像是隧道一樣,很是獨特的風景。
前兩天看完了《我們買了動物園》,我還重看了第二遍。這是一部倒吃甘蔗的片子,不是說劇情先苦後甘,而是說伏筆到最後頭才逐一顯現,比起環環相扣或是前後呼應,不如說前段鋪陳,中後才呼應,反而有種倒吃甘蔗的後段佳境的感覺。
故事是說明一個剛喪妻的丈夫,帶了兩個孩子想搬新家,當他們找到理想中的房子,發現那是位於動物園中的管理員的屋子,也就是說如果他們想買下房子必須買下整個動物園營運動物園並照顧動物...原本爸爸想放棄,結果看到小女兒開心的模樣,覺得冒險一試。
我喜歡這部片子人物個性鮮明。劇情模式其實有點像是波普先生的企鵝或是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專注於事業的父親冷落了家庭的溫暖,因為某些契機轉變慢慢拾回家人的笑容, 但這部的父親形象其實又有點不同。這位爸爸不像一般刻劃的形象,雖然事業(自由記者)繁忙,但他很愛也很關心妻兒,雖然多少可能忙碌中仍疏失錯過兒子的童年,但兒子的叛逆他其實是用豁達容忍甚至開明的態度愈去面對,當兒子美術作業畫出了斷頭內容的壁畫時,他爸爸不曾罵他畫出太過於負面的創作,甚至覺得畫得非常有張力。
小女兒蘿西不只可愛,也語出驚人,孩子們天真可愛有時卻又一針見血指出事實,小蘿西的體貼成熟既不做作矯飾又惹人憐愛。
母親雖然一開頭就便當,但劇情上是個很重要的角色,戲分不多但最為關鍵,母親豁達開朗明理的個性,多少影響了丈夫及女兒吧。
而兒子狄倫,其實會讓我聯想到《我姊姊的守護者》中的哥哥傑西,同樣以畫表達出心境的手法,是兩部片子的共同點,我姊姊的守護者書中,傑西的個性較為極端激烈,影片中反而是壓抑勝於叛逆,而狄倫,他本性也不壞,只是缺乏與父親獨處,的確有點如父親說的,父親不是不關心他,只是他感受不到而自怨自哀。
這片子跟波普先生的企鵝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於波普先生的企鵝一片中賦予了動物人性,然而我們買了動物園中,就只是很單純的動物們,你無法揣測他們的思緒,只能用長年累積的經驗去判斷猜測,牠們終究不是人而是動物,對於安樂死,也點出這個事實。
雖然管理員們都愛著牠們,但對於年老病痛的老夥伴,他們仍說服著身為園主的父親班傑明同意安樂死,換作是人,絕對無法這樣放棄吧?同時也點出,班傑明對於過世的妻子仍無法釋懷不願放手的痛楚。
直到最後終於可以不用迴避那些與妻子相處的回憶,不用躲避與妻子去過的街景店鋪,他可以重新去追求愛,卻也絕非遺忘那曾經的深愛之人。
他放開了死亡,重新擁抱了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