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ome
  • Profile
  • Blog
  • Fan Fiction
    • Axis Powers Hetalia
    • Unlight
    • 鬼滅の刃
  • Original
    • 短篇小品
    • 盧恩之子 ᚱᚢᚾᛖᛋᛟᚾ
    • 大天使學 ArchAngels >
      • Characters
      • Story of ArchAngels
    • 梅特拉 Meteora >
      • Character-Andromeda
      • Story of Meteora
    • 榭爾勒紀元 Seler Century >
      • Character-Lesley
      • Story of Seler Century
    • 信鴿郵遞 in Steampunk >
      • Character-Raven&Helley
      • Story of H.P.P.O. in Steampunk
  • Gallery
飛羽,鱗尾,貓的眼瞳

凱爾特神話筆記5-《奪牛長征記》

1/22/2018

0 Comments

 
提到凱爾特的英雄史詩,最著名的大概就是《奪牛長征記》​​(Táin Bó Cuailnge, Cattle Raid of Cooley)。

如果讓我來寫文案大概會是:
——媲美希臘特洛伊木馬屠城記的愛爾蘭史詩。
——英雄庫胡林、梅芙女王、與戰爭三女神的愛恨情仇。
……又名《一頭公牛引發的無聊戰爭》和《這就是我拒絕了摩莉甘與梅芙的下場QQ》。

Picture
↑ 參考資料來源:《凱爾特神話事典》,森瀨繚,楓樹林出版社

​

​​01、瑪夏的詛咒

​首先,來複習一下愛爾蘭的地圖,愛爾蘭區分五個國家,北部阿爾斯特(Ulster)、東部倫斯特(Leinster)、南部芒斯特(Munster)、西部康諾特(Connacht)、中部米斯(Meath,位於阿爾斯特和倫斯特之間,後來被取消建制,其餘四國成了現今愛爾蘭的省份),各區都有一個國王統治該區內的小國諸王們,五個國王之上還有「上王」(High King)。

看到阿爾斯特國的艾明瑪夏(Eamhain Mhacha)沒?那就是阿爾斯特的王宮,意思就是「瑪夏的雙胞胎」。 艾明瑪夏以北不遠處還有一個「阿馬」(Armagh, Ard Mhacha),意思是「瑪夏的高地」,據說是埋葬瑪夏之地。

瑪夏是誰?她是戰爭三女神之一,比起另外兩姐妹摩莉甘和芭德布(或妮潘),瑪夏的形象更強調「戰爭女神的轉世」、「與國王的婚姻帶來王權的勝利與正統性」。

她第一次轉世是愛爾蘭的第三批移民內米德之妻,瑪夏預言自己會死於與弗摩爾巨人族的戰爭,她死後,內米德將她埋葬的山丘與原野以她的名字進行命名。

第二次轉世是愛爾蘭上王之女,人稱「紅髮的瑪夏」(Macha Mong Ruad),後來成為了愛爾蘭歷史上唯一的女性上王。艾明瑪夏王宮即是她在位期間修建的。
 
第三次轉世,她嫁給阿爾斯特的農夫庫倫狄(Cruinniuc)。庫倫狄娶了瑪夏後,作物豐收並致富,不久瑪夏也懷有身孕。

瑪夏告訴庫倫狄,只要不透露她的名字,她就會待在庫倫狄的身邊。然而一日阿倫斯特的國王舉辦賽馬大賽,庫倫狄吹噓說他的妻子跑得比國王的馬還快,於是國王便命令已懷胎八月的瑪夏與馬賽跑,否則就要處死庫倫狄。瑪夏贏了,但抵達終點線後立刻臨盆,痛苦地生下一對龍鳳胎。這便是艾明瑪夏(瑪夏的雙胞胎)命名的由來。

憤怒於庫倫狄的失約及阿爾斯特國王對她的羞辱,瑪夏臨死前詛咒阿爾斯特的男人,「在面臨重大危機之際,會如同分娩的女人一樣虛弱無力」,這個弱點發作時將維持五天,且這個詛咒將維持九個世代。 而這個詛咒,便在奪牛長征記中實現。

​
​

02、庫胡林的身世、凱斯巴德的預言

《奪牛長征記》顧名思義,就是一場為了搶奪一頭公牛所引發的戰爭。

(……很瞎對吧?簡直跟一顆金蘋果引發的特洛伊木馬屠城記一樣的瞎!)

康諾特的女王梅芙(Medb)跟她不知道第幾任的老公艾里爾(Ailill)互相炫耀攀比財產。艾里爾王有一頭白色公牛「芬比納赫」(Finnbhennach),梅芙沒有可以匹敵的公牛,便與倫斯特、芒斯特、米斯聯軍,打算入侵阿爾斯特,奪取阿爾斯特一頭名叫「唐庫利」(Donn Cuailnge)的褐色公牛。

阿爾斯特凡成年的男子們因當初瑪夏的詛咒而無力抵抗四國聯軍、不堪一擊。只有一名十七歲的年輕男子因其奇異的出身而不受詛咒影響,將梅芙女王的聯軍打擊地節節敗退,這位傳奇英雄即是庫胡林。
 
庫胡林(Cú Chulainn,英文Cuhullin)本名是瑟坦特(Sétanta),母親黛克泰爾(Deichtine)有兩種說法,一是阿爾斯特國王康納爾.麥克.內薩(Conchobar mac Nessa)的女兒,另一個說法是妹妹。無論是何者,他的父親都是相同說詞,即是達南神族的光明之神魯格。康納爾王一日打獵遇上暴風雪,臨時投宿在一戶人家,屋主的妻子在該晚生下一名嬰孩,屋主在隔日表明身分即是魯格,而孩子瑟坦特便被康納爾帶回阿爾斯特的艾明瑪夏王宮,由眾多養父撫養並教育他,包含康納爾本人、前任阿爾斯特國王兼戰士的弗格斯.麥克.羅伊(Fergus mac Róich)、詩人阿莫金(Amergin)與其妻芬德涅姆(Findchóem)、還有阿莫金與芬德涅姆的兒子科諾爾.凱爾納哈(Conall Cernach)。

年幼的瑟坦特有一日被康納爾國王邀請一起去參加鐵匠庫林(Culann)的家宴,然而瑟坦特被一場與其他孩子們的比賽擔擱了,康納爾忘了告知鐵匠庫林還有同行未抵達,庫林便放出凶狠的獵犬看守家門,於是晚到的瑟坦特被獵犬攻擊,瑟坦特便在自衛的情況下殺死了獵犬,得知心愛獵犬被擊殺的鐵匠庫林悲憤惱怒,瑟坦特便答應鐵匠成為他的看門犬,於是在德魯伊凱斯巴德(Cathbad)的宣布下,他的名字改為庫胡林(即「庫林的猛犬」之意),並立下「一生不得吃狗肉」的禁制(geas)。

凱斯巴德是個擁有預言能力的德魯伊,據說他是康納爾國王的父親、也有說是養父。他的女兒是芬德涅姆,嫁給了詩人阿莫金,生下了科諾爾.凱爾納哈。凱斯巴德作過最出名的兩則預言,第一個即是迪爾德麗(Deirdre)的出生。她的故事發生在奪牛長征記之前,簡單來說就是凱斯巴德預言她的美貌將會帶來阿爾斯特災難,結果康納爾國王決定要把她孤立起來撫養,待她長大後迎娶進門。然而迪爾德麗愛上了康納爾的年輕臣子諾伊修(Naoise),兩人私奔到蘇格蘭。康納爾國王惱羞成怒決定報復,他派遣諾伊修的好友弗格斯.麥克.羅伊當使者,假意答應赦免並邀請他們回國,然而康納爾利用弗格斯「不能拒絕宴會邀請」的禁制,引誘弗格斯與他們分開行動,再排出軍隊襲擊,諾伊修被殺死,而迪爾德麗被康納爾強娶為妻。

一年之後迪爾德麗態度不見軟化,依舊冷臉對待康納爾,康納爾於是憤怒質問「這世上除了我之外,妳最恨的人是誰?」,迪爾德麗回答「耶翰.麥克.杜拉哈特」(Éogan mac Durthacht),殺死諾伊修的兇手。康納爾於是嘲笑說要將她送給耶翰,迪爾德麗不願被辱,立刻從馬車上跳車、頭撞石頭自盡。

而得知自己被利用與背叛的弗格斯非常憤怒,流亡離開了阿爾斯特投奔康諾特,日後在奪牛長征記替康諾特梅芙女王的軍隊攻打阿爾斯特。康納爾的長子科馬克(Cormac Cond Longas)由弗格斯撫養長大,亦對於父親癡纏迪爾德麗的手段感到憤怒羞恥,也同弗格斯離開阿爾斯特投奔康諾特。

凱斯巴德另一則預言便是庫胡林的命運。庫胡林七歲時,偶然聽見凱斯巴德教導學徒預言,並預言道「今日向國王取得武器的戰士將聲名遠播、流傳於世。」庫胡林聞言立刻尋找康納爾討要武器,凱斯巴德得知消息後感到懊悔,因為當時他的預言還有一半沒有說完,那就是「雖然他將成為愛爾蘭歷史上最出名的戰士,但是他的一生將非常短暫,英年早逝。」
​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預言不可以只聽一半。聽到了沒有那個沒有鼻子的伏地魔先森#)

而取得武器的庫胡林立刻又要了一輛戰車,迎接了他人生第一次的戰鬥,初戰完的庫胡林激昂忘我,為了讓他恢復冷靜正常,康納爾派出裸女迎接他,庫胡林感到羞恥別開眼睛,阿爾斯特人便趁機將他丟進冷水裡,第一桶水立刻隨著他的體溫爆炸、第二桶水沸騰、第三桶才終於變成溫水,庫胡林也終於冷靜下來恢復正常。

隨著年歲年歲漸長,庫胡林也越生俊美,吸引了許多已婚與未婚女子的芳心。然而庫胡林向他一見鍾情的埃默(Emer)求婚,埃默的父親反對,要求他先向位於蘇格蘭(Alba)「影之國」(Dún Scáith)的知名女戰士絲卡塔赫(Scáthach)拜師學藝,期盼他會在過於艱辛的修行過程中死亡。

可是庫胡林接受挑戰。他成功向絲卡塔赫拜師,習得所有戰鬥武技,絲卡塔赫甚至贈送他「蓋伊.博爾格」(Gáe Bulg),一把用海怪頭骨製成、一旦刺中敵人便會射出另外三十根勾刺的神槍。除了他之外同時在影之國向絲卡塔赫門下修行的還有一名戰士弗迪亞(Ferdiad),兩人成為結拜兄弟與好友。

在影之國除了絲卡塔赫之外,還有一名與絲卡塔赫爭奪土地的對手,女戰士艾芙(Aífe)。絲卡塔赫原本擔心庫胡林不是艾芙的對手,便下藥讓庫胡林昏睡一整天好遠離戰局,然而庫胡林的身體過於強壯,藥效只維持了一個小時,於是庫胡林追上了絲卡塔赫的軍隊並參戰。在和艾芙一對一決鬥中,庫胡林大喊「艾芙最珍重的戰馬和戰車掉落懸崖了!」成功讓艾芙分心並擊敗了她。庫胡林答應放艾芙生路,條件是「與絲卡塔赫和睦相處」與「為庫胡林生育一個孩子」。庫胡林與艾芙共度良宵後給予她一個戒指,並對尚未出世的孩子立下禁制:「即使被問了名字也不回答」、「無論在任何人的命令下也不改前進的方向」、「永不拒絕別人的邀戰」。

修行完畢回到愛爾蘭的庫胡林再次求娶埃默,但仍被埃默之父拒絕,庫胡林於是強行突破埃默父親的軍隊帶走埃默,抱得美人歸。

然而八年後,艾芙為庫胡林生下的兒子康萊(Connla)來到愛爾蘭尋找父親。康納爾國王預言「此人會為阿爾斯特帶來災難」,並派傳令官命令他離開。然而康萊因為禁制無視傳令官的警告,既不報上自己的身份也拒絕改變行程,亦不打算避開衝突直接應戰。

康納爾國王於是命令庫胡林與這名陌生的入侵者進行決鬥。庫胡林刺出了神槍蓋伊.博爾格給予康萊致命一擊,才注意到了康萊手上的戒指,認出了兒子。重傷的康萊在父親的懷裡說出「如果和父親庫胡林聯手,一定能將阿爾斯特的旗幟征服羅馬的城門與全世界」便斷氣了。庫胡林深感悲痛罪惡,消失了整整三天。


​

03、奪牛長征記,達南神族的魯格與摩莉甘參戰

庫胡林十七歲那年,梅芙女王發動聯軍入侵阿爾斯特,引發了奪牛長征記。由於阿爾斯特成年男子身上背負著瑪夏的詛咒,阿爾斯特只剩下庫胡林能夠應戰。

庫胡林與梅芙女王達成談判,每天在淺灘上進行車輪戰決鬥。

​在庫胡林每日不間斷的戰鬥期間,有一名美貌的年輕女子出現在庫胡林的面前自稱是某位國王之女並向他求愛,庫胡林拒絕了她,女子便憤怒地表明身份——她便是戰爭女神摩莉甘。為報復求愛被拒,摩莉甘在庫胡林戰鬥的期間變成各種動物擾亂他:她先是變成鰻魚跘倒他、又變成狼驚動牛隻在戰場上大狂奔、最後一次變成狂奔牛群裡的領頭牝牛衝向戰鬥中的庫胡林,每一次庫胡林都重傷了她。

然而在庫胡林結束該日戰鬥後,摩莉甘又變身成一位擠奶牛的老婦,將具有治療效果的牛奶分給庫胡林。

雖然梅芙女王的聯軍人多勢眾,對上庫胡林依舊僵持了數月。梅芙企圖誘惑並拉攏庫胡林,但是庫胡林無動於衷,並以投石器殺死梅芙肩上的寵物松鼠作為威脅,報復心強烈的梅芙從此記恨上了庫胡林,發誓要讓庫胡林死亡才能解恨。為了打敗庫胡林,梅芙不擇手段,派出庫胡林曾經的養父弗格斯,以及他在影之國修行期間結交的好友弗迪亞與庫胡林決鬥。

庫胡林與養父弗格斯達成平手的協議,然而在與摯友弗迪亞的決鬥中,弗迪亞被神槍蓋伊.博爾格貫穿身亡。弗迪亞死後,庫胡林悲傷地將摯友的遺體運回自己的營地,為戰死的摯友吟唱獻給英靈的詩歌並安葬好友。

不眠不休的戰鬥繞是庫胡林也精疲力竭,一日重傷後,他的父親光之神魯格前來拜訪,替他治療後讓他昏睡,自己代替庫胡林與康諾特的聯軍戰鬥了三天。

然而在庫胡林沉睡養傷的這段期間,梅芙女王的軍隊突襲了艾明瑪夏,屠殺了不在瑪夏詛咒範圍內的未成年少年軍,庫胡林醒來得知此事後氣急攻心陷入狂怒,變成了怪物:他全身痙攣抽搐,肌肉膨脹,關節扭曲變形,一隻眼睛陷入頭骨,另一隻眼睛突出眼窩,他的每一根頭髮高高豎起,血盆大口張大到可見其內臟,發出足以殺死獅子的怒吼。

(啊不就是綠巨人浩克嘛ry)

庫胡林狂化後,梅芙的聯軍開始處於下風,阿爾斯特軍隊在瑪夏詛咒發作五日的效力慢慢消退後也前來參戰,在最後的戰役中,庫胡林突破弗格斯的防線並捕捉到了梅芙。梅芙答應撤軍並和阿爾斯特締結七年和平之約,庫胡林不願殺害女人於是饒了梅芙一命,卻也因此留下後患。

……呃,還記得這場戰爭導火線嗎?那頭名為唐庫利的公牛?早在梅芙敗退撤軍之前就被捕獲帶到康諾特了。結果牠一看到另一頭白公牛芬比納赫後,兩頭牛立刻打起架來,雙雙死了。非常諷刺、令人無言的結局……。


​

04、英雄庫胡林之死

庫胡林的結局也很悲慘。梅芙回國後依舊記恨。她找來被庫胡林殺死的戰士遺孤,讓這些孩子們學習魔法,然後施以幻術營造出敵軍攻打阿爾斯特的假象引誘庫胡林出征。
  
庫胡林出征前已經遇上好幾個不祥預兆。先是他的戰馬瑪哈拒絕出征,再來就是酒杯裡的葡萄酒變成了鮮血,接著乘上戰車時他的武器從手上滑落,據說還看見戰爭女神芭德布(或摩莉甘)在溪水邊清洗他染血的盔甲,預告了他的死亡。

前往戰場途中,庫胡林遇見一名老婦人提供他烤好的狗肉吃。庫胡林身上有「不可吃狗肉」的禁制,然而在古早的愛爾蘭也有個不成文的普遍禁制,「不能拒絕他人施予的好意」,因此庫胡林最終還是吃下狗肉,打破了禁制,代價就是左手癱瘓無力。這名老婦人可能是梅芙設計的圈套,也可能是戰爭女神摩莉甘或芭德布所假扮的。

庫胡林戰力削弱,梅芙又安排了幾名嘲諷詩人故意挑釁庫胡林,逼迫庫胡林拋棄自己的武器,否則就要編造出詆毀庫胡林名譽的嘲諷詩歌並宣揚出去。梅芙又派出了將領魯加德(Lugaid)攜帶三隻魔法長矛,並預言每隻長矛將殞落各一個王者。

第一支長矛殺死庫胡林的車夫雷格(Láeg),駕馭戰車之王。第二支長矛殺死了庫胡林的戰馬利瑪哈(Liath Macha, Grey of Macha),馬之王。而第三支長矛擊中了庫胡林。庫胡林重傷後沒有立刻死亡,他將從傷口處跑出來的內臟塞回,用斗篷將自己綁在巨石上,以站立的姿勢面對敵人,迎接自己的死期。

直到戰爭女神芭德布(或摩莉甘)化身成一隻黑色渡鴉停在庫胡林肩上高唱讚頌英雄死亡的詩歌,敵人才終於確認庫胡林已經斷了氣。敵將魯加德企圖砍下庫胡林的頭顱時,庫胡林手上的劍滑落,不偏不倚斬斷了魯加德的手臂,氣得魯加德也將庫胡林的右手也砍斷。庫胡林亦父亦兄的養父之一科諾爾發誓要為庫胡林復仇,科諾爾追上帶走庫胡林頭顱與右手的魯加德,單手與已經斷了一臂的魯加德決鬥,最後殺死了他。

這場奪牛長征記阿爾斯特雖然贏了,但也輸了。愛爾蘭史上最強的英雄庫胡林沒有死於戰場,而是死於陰謀詭計。如同凱斯巴德的預言,庫胡林死時年僅二十七歲,結束了精彩卻短暫的一生。


​

05、其他戰士們的結局

弗格斯回到了康諾特。他在戰場上一度將阿爾斯特國王康納爾逼入絕境,但礙於養子兼康納爾親生兒子的科馬克情面而饒他一命。即使如此他仍滿腔憤慨,為釋放憤怒,他以愛劍「卡拉德波加」(愛爾蘭語「堅固的閃電」,Caledfwlch為其威爾斯語的音譯,據悉即是亞瑟王聖劍Caliburn、斷裂後稱為Excalibur的原型)削平三座丘頂。

科諾爾日後參與了討伐倫斯特國王麥斯.格古那(Mes Gedra)的戰役,他砍下倫斯特國王的腦,與石灰混成塊狀物,後來這石塊一度被偷走,最後成為了導致阿爾斯特國王康納爾喪命的凶器,石灰塊被投石器擊出砸中康納爾,碎片嵌入腦袋中,只要取出碎片就會死亡,然而一日康納爾聽見耶穌基督被釘死於十字架上的消息時怒及攻心,傷口裂開碎片彈出,康納爾也因此喪命。

康納爾死後,阿爾斯特邀請康納爾的長子科馬克從康諾特回國繼承王位。科馬克答應梅芙將與康諾特王國保持交好,然而在回歸路途中,科馬克發現了康諾特主戰派企圖突擊阿爾斯特,不情願地違背禁制擊敗了這支主戰派,梅芙得知消息後,將之視為打破盟約之舉,瞞著弗格斯派兵追殺科馬克。待弗格斯得知消息趕去營救已為時已晚,科馬克已經死亡。

阿爾斯特的王位在科諾爾的建議下,最後由康納爾的另一位兒子繼承。


弗格斯留在康諾特,成了梅芙的情人。傳聞他性慾旺盛,需要七個女人或一個梅芙才能滿足他,而梅芙也擁有許多情人,要七個男人或是一個弗格斯才能滿足慾望。梅芙的丈夫艾里爾一日目睹了兩人共浴後心生嫉妒,告訴盲眼的兄弟有隻鹿正在戲水,誘騙他對水中擲出長矛,謀殺了弗格斯。

後來梅芙也發現丈夫艾里爾與其他女子偷情。梅芙也使計教唆科諾爾謀殺艾里爾,科諾爾欲替被艾里爾謀害的好友弗格斯復仇,欣然同意。艾里爾死後科諾爾一度逃亡,但被康諾特人追上,最後也被殺死了。

梅芙也沒得到善終的下場。梅芙的父親將她嫁給的第一任丈夫其實就是阿爾斯特國王康納爾,但梅芙不滿這場婚姻最後離開了他,梅芙的父親只好又將另一個女兒也就是梅芙的妹妹嫁給康納爾,但梅芙親手殺死了懷孕的妹妹,胎兒被迫剖腹接生才生還。之後梅芙嫁給當時的康諾特國王,在康諾特國王死後繼位成為女王,又經歷數任婚姻,每任婚姻的模式,都是新歡幹掉舊愛,然後新歡就繼承了王位成為國王……最後一任是艾里爾,她的護衛兼情人。梅芙要求要成為她的丈夫必須遵守三個條件:「不能有任何恐懼、不能對她粗暴、不能吃醋嫉妒」(be without fear, meanness, or jealousy)。然而當她發現她的丈夫也背著她偷情出軌時,梅芙自己也吃醋,最後殺了丈夫艾里爾。艾里爾死後,梅芙在某座島上度過晚年,當年被她殺害的親妹妹所生的兒子——也就是外甥——長大後前來復仇,在她洗澡時投擲了一塊起司擊殺了她。

(別小看起司!那年代的起司可是跟石頭一樣硬的!)

這就是《奪牛長征記》裡的英雄事蹟。庫胡林之於奪牛長征記之於愛爾蘭的重要性,大概就如同阿基里斯之於特洛伊戰爭之於希臘史詩般的存在吧!當然有關愛爾蘭凱爾特英雄的史詩不是只有奪牛長征記而已。如果有機會再慢慢整理其它凱爾特英雄的事蹟吧。

重點整理: #十分鐘讓你了解凱爾特神話 
​
01、戰爭女神瑪夏詛咒阿爾斯特的男人「關鍵時刻如產後女人般虛弱無力」
02、迪爾德麗紅顏禍水,使得阿爾斯特戰士們與國王康納爾心生嫌隙,投奔康諾特王國
03、庫胡林原為光之神魯格之子,誤殺了鐵匠庫林的狗後,改名庫胡林
04、德魯伊凱斯巴德預言庫胡林的名聲將流傳千古,壽命卻相當短暫
05、庫胡林前往影之國,向女戰士絲卡塔赫拜師學武,結交摯友弗迪亞
06、庫胡林在影之國打敗女戰士艾芙,兩人育有一子,兒子尋父,庫胡林卻誤殺了兒子
07、康諾特女王梅芙與丈夫打賭,為搶奪一頭公牛,起兵入侵阿爾斯特,即奪牛長征記
08、庫胡林與梅芙的軍隊應戰,遇見戰爭女神摩莉甘求愛
09、庫胡林在戰場上與養父弗格斯交手
10、庫胡林在戰場上與摯友弗迪亞交手,殺死了摯友
11、光之神魯格代兒子應戰三日
12、庫胡林得知梅芙軍隊屠殺了阿爾斯特少年軍,陷入狂化變成怪物
13、梅芙兵敗撤軍,卻成功帶走了褐公牛,回國後與白公牛爭鋒打架雙雙死亡
14、梅芙記恨庫胡林,使計讓庫胡林打破不能吃狗肉的禁制,逼死庫胡林
15、庫胡林以站立於雙腳的姿勢迎接死亡,戰爭女神芭德布化身為渡鴉為他吟唱哀歌
0 Comments

凱爾特神話筆記4-凱爾特的節慶

1/17/2018

0 Comments

 
上一篇既然提到了萬聖夜的由來薩溫節,順便來介紹一下凱爾特人主要慶祝的四大節慶:聖燭節(Imbolc)、朔火節(Beltane)、收穫節(Lughnasadh)、薩溫節(Samhain)。對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四節慶外,歐洲許多地區及日耳曼、盎格魯-薩克遜民族則有慶祝春分(Ostara)、夏至(Litha)、秋分(Mabon)、冬至(Yule) 的習俗,至今仍有流傳,一併介紹。

故一年八節依照現今月份的排列順序是聖燭節、春分、朔火節、夏至、收穫節、秋分、薩溫節、冬至耶魯。

資料參考:Wheel of the year、維基。

首先要先說明一下:凱爾特人從日落開始算新的一天。

​1、Imbolc 聖燭節/尹柏克節 (2/1夜~2/2日)


​又稱聖布麗姬節(Saint Brigid's Day),慶祝春天開始,即立春。

布麗姬是凱爾特神話中相當受歡迎的女神,主掌光明、生育、治療、預言、詩歌、工藝,凱爾特文化被基督教吸收後,被聖化變成聖女布麗姬,布麗姬日亦與2/2紀念聖母瑪利亞的聖燭彌撒 (Candlemas) 結合,蠟燭與布麗姬身為守護灶爐與火焰女神形象不謀而合。

原文Imbolc為「在腹胎內」即懷孕之意,因春天是產羔​​季節,引申至慶祝春天繁衍向榮。(中文貌似沒有Imbolc的音譯與意譯的翻法,多數以聖燭節代稱之。)

在Imbolc這天,人們會做以布麗姬為原型的娃娃,還有用蘆葦編織成的Brigid's cross掛在門窗上當守護符。
Picture
 ↑ 布麗姬十字結,圖源來自維基。
Picture
↑ 布麗姬十字結的編法,圖源自參考網站。

傳說布麗姬會在這天挨家挨戶拜訪並賜予祝福,人們會為她鋪造床、並留下獻給布麗姬的食物還有衣物,布麗姬便會在衣物上留下守護家庭與牲畜平安的祝福。
 
壁爐與燭火也是Imbolc很重要的元素,火焰與燭光代表著逐漸回歸的太陽,也呼應著布麗姬光明女神的身分,傳統上在2/1入夜後點燃蠟燭或壁爐,可以進行淨化、占卜或許願。

凱爾特神話裡,象徵冬天的老巫婆卡莉亞赫(Cailleach)會在Imbolc日出沒、收集度過剩餘冬天的柴火:如果在Imbolc這日是好天氣,表示卡莉亞赫施法讓天空放晴,好讓她方便收集大量的柴火,說明冬天還會再持續一段時間;若Imbolc是壞天氣,表示卡莉亞赫躲懶不用那麼多木柴,那麼冬天即將結束、春天就快到來了。

(沒錯這就是土撥鼠日的由來。XD)

​2、Ostara 春分 (3/21~3/22)  


Ostara是一名日耳曼系自然女神的名字,盎格魯-薩克遜人稱呼她為Ēostre。關於她的資料不多,一說她是黎明女神,野兔是她的神聖動物與坐騎;另一說是她擁有野兔的頭,是月亮的化身,因月有盈虧,象徵死亡與重生的輪迴,故野兔也被視作不死的象徵。也許也因此與基督教耶穌基督的復活結合在一起,成了復活節的由來,事實上,Easter的字根即是由Ostara或Ēostre發展而來。

此外野兔的繁殖力強,也象徵女神豐饒多產的孕育能力,呼應四月仲春繁榮的季節。日耳曼民族的四月古稱便是以Ostara女神命名的。

而繁榮出來的新生命象徵之一即為雞蛋,代表胚胎與潛能,生命種子與宇宙潛能蘊藏在雞蛋的蛋殼裡,蛋白與蛋黃分別代表女神與男神、月與太陽。野兔加雞蛋兩者於是演變成現今復活節兔子與彩蛋的習俗。

3、Beltane 朔火節/五朔節 (4/30夜~5/1日)


​又稱五朔節(May Day)。夏季的開始,也就是立夏。

Beltane是一個火焰的節日。Beltane一詞源於凱爾特神Beil,意思是「明亮的」,而teine在蓋爾語裡意思是「火」。傳統上朔火節這日要點燃篝火、象徵點燃太陽旺盛的生命力,持續滋養大地農作的生長。凱爾特人有活人獻祭的習俗,故這日可能便是向Beil神進行活人火祭的節日。

在這日跳過篝火可以得到淨化驅邪,驅趕牲畜跳過溝火穿過煙霧也可以驅除疾病、帶來牲畜的繁殖力。

蘇格蘭及愛爾蘭地區的朔火節(Beltane)強調點燃營火進行淨化與燃燒祭品外,在各地的五朔節(May Day)則多是以花卉慶祝愛情與神聖婚姻節日。尤其五月是花的季節,因此五朔節時常與樹木擬人化的神靈崇拜結合,例如羅馬的花之女神Flora,五月擬人化的女神即五月女王。或有各種諸如代表花與青春的女神、與代表森林與自然的男神相戀,舉行Handfasting結手禮(一種用緞帶將新郎新娘交疊的手纏繞的結婚儀式),結合神聖婚姻的不同傳說。五月女神的懷孕也象徵著性慾、熱戀的激情、繁殖力、生育能力。一般相信,戀人們若在此日結婚可以獲得五月女神的愛情祝福、夫妻之間也有機會懷上孩子。

基督教將五月視為聖母瑪利亞之月,瑪利亞以處女之身孕誕神子耶穌,也與從青春少女逐漸豐饒成熟、繁殖孕育孩子的女神形象彼此呼應。


五朔節的另一個傳統是五月柱(The Maypole):由樺樹或橡樹製成桿柱,象徵男神的陽具;柱頂的花環則代表著女神孕育豐饒的子宮,並用許多長彩帶裝飾,透過舞蹈將緞帶螺旋纏繞編織在柱上,象徵生命的螺旋、男神與女神的結合。 ​

日耳曼地區類似的慶祝節日是沃普爾吉斯之夜(Walpurgisnacht),或稱巫婆之夜(Hexennacht),傳統慶祝方式亦包含篝火與舞蹈。
Picture
↑ 參考維基的五月柱照片。

4、Litha 夏至 (6/21~6/22)


日照最長的仲夏(Midsummer),代表太陽與森林的男神力量最強大的巔峰。主要活動有篝火、並將獻給男神的供品如草藥扔進篝火裡燃燒。

Litha與盎格魯-薩克遜民族的六月(Litha前)與七月(Litha後)名字相關,意思是溫和的、可航行的,因為在這兩個月裡,微風溫和平靜適合航海。

5、Lughnasadh 收穫節 (8/1夜~8/2日)


​秋天開始,即立秋,慶祝第一次的穀物豐收。秋分是採收水果的第二次收穫、而薩溫節(立冬)是採收堅果莓果類的第三次也是最後的收穫。

Lughnasadh是取名自凱爾特愛爾蘭神話的光明與太陽神王魯格(Lugh),意思即是「魯格的聚會」。魯格為了紀念養母——皮爾波族(Fir Bolg)的末代王后泰爾媞(Tailtiu)的葬禮——舉行了一系列的紀念活動,包含宴會、集市、篝火、詩歌和運動比賽。(我的理解就是凱爾特版本的奧運?)

和Imbolc一樣,在中文裡貌似沒有照Lughnasadh字面音譯與意譯,多數以收穫節稱之。
因Lughnasadh舉行的八月也是許多地區的收穫期,故也譯作麵包節(Lammas)。Lammas一詞源於麵包塊,象徵用第一粒收獲的穀物製成的第一塊麵包,以示感激豐收。(我強烈懷疑魔戒裡那個一小口就能吃得很飽的精靈麵包Lambas就是從這裡得到名字靈感的,J.R.R.托爾金可是凱爾特文化學者呢。)

為期三天的Lughnasadh慶祝內容包含:將第一束收割的穀物抬至丘陵高處埋葬、用第一份收穫的新鮮蔬果烹飪成饗宴、祭獻一頭公牛、並同樣以公牛的肉同樣作為饗宴食材、還有以魯格戰勝另一神靈為主題的戲劇演出。

戲劇內容通常為魯格與象徵穀物的神靈(
Crom Dubh,或是穀物母神Eithne)爭奪穀物,最後以魯格勝利、將奪取得來穀物分享給人類為結局;或是魯格戰勝代表寒冬與自然衰竭力量的神靈;或是愛爾蘭神話裡莫伊圖拉之戰役裡,魯格戰勝弗摩爾族(Fomorian)巨人巴羅爾(Balor)的橋段。

現代的Lughnasadh活動演變成:登山健行、盛宴、舞蹈、音樂、奪旗遊戲之類的運動競賽。部分地區仍保留祭獻第一束收穫的習俗,或是在登山時將配戴的花朵埋在山頂上。

在歐洲的許多地區也有其他關於收割穀物的習俗,第一捆穀物會在黎明時儀式性地被切割下,磨碎後烘烤成麵包,然後分享給社區共同感謝。

最後一捆穀物也是儀式性的切割完,並用麥桿做成穀物娃娃。如果是豐收年,就會將娃娃打扮成少女形象;如果是歉收年,就會將穀物娃娃裝飾成代表冬天化身的巫婆卡莉亞赫。還有一些地方會把最後一捆編織成一個巨大的穀物母親、裡頭再放一個小的穀物寶寶,期許來年的收成。

​最後一捆穀物製成的穀物娃娃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收藏方式,有些人會擺放在家裡的壁爐上直到下一年收穫,有些過了薩溫節就會埋入土裡,或與來年要播種用的種子混在一起,無論何者都會埋回土地裡,因凱爾特人相信取之大地的死後也該回歸大地,方能再從大地重生,生命才能取之不息。
Picture
Picture
↑ 穀物娃娃的示意圖,圖源來自參考網站。

← 用玉米葉殼做成的穀物娃娃,參考維基。

6、Mabon 秋分 (9/21~9/22)


據說是命名自威爾士的神Mabon,他是大地母神Modron之子,但貌似是由1970年後才創造出來的現代節慶,類似基督教的感恩節盛宴慶祝感激豐收。歷史紀錄上凱爾特人鮮少慶祝仲秋這個節日。

秋分是第二次的收獲期。現代異教徒慶祝秋分的象徵物有豐饒角,同時含有尖銳角狀象徵著男神的陽具、填塞果實的中空內部象徵女性的包容力及子宮。

​另一個代表秋分的象徵物是蘋果。秋天是蘋果的產季,薩滿節也常使用蘋果做遊戲或占卜。將蘋果橫切成兩半時,芯部的蘋果籽常呈現五芒星狀,即女神象徵,果肉包裹種子象徵女神的子宮。蘋果也包含著生命、永恆、青春、愛情結晶、秘密、與圓滿等象徵。
​
Picture
↑ 豐饒角Cornucopia,照片圖源。
↓ 蘋果籽成五角星狀,圖源參考網站。
Picture

7、Samhain 薩溫節/夏末節 (10/31夜~11/1日)


薩溫節是凱爾特人的新年,凱爾特人從日落開始算新的一天,故舊的一年隨著10/31的太陽結束,入夜後11/1就是新的一年。Samhain的原意有一說即是「夏日之末」,是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的豐收期,最後的收割結束便是冬天的開始,即立冬。

因
太陽逐漸式微,象徵黑暗與冥界勢力增強,薩溫節是分隔生者與冥界的結界最薄弱、最容易穿透的日子,祖先的靈魂們在這一晚可以返回人間與親人團聚,因此薩溫節也被視作亡靈之夜,也就是萬聖節前夜Halloween的由來。

為避免被惡靈纏身,凱爾特人也會裝扮成鬼怪,以迷惑亡靈無法區分同類或活人,並挨家挨戶討要食物或供品,演成了現代Trick or Treat 的化妝遊行。

放在窗台嚇阻惡靈用的jack-o'-lantern最初是用蕪菁雕刻製作成鬼臉燈籠,傳入美國後就地取材變成了南瓜燈。

因夜晚裡充滿靈魂們的冥界力量,在薩溫節時占卜會特別靈驗,凱爾特少女們流行用蘋果進行各種愛情占卜。例如漂浮蘋果遊戲:將水桶內漂浮著蘋果、或是將蘋果以細繩懸掛在空中,未婚的少年少女們雙手綁在身後、只能靠牙齒比賽誰先咬住蘋果,第一個咬住的人就是下一個會結婚的人;或將蘋果果皮削成長條狀扔過肩膀,果皮落地呈現的形狀暗示著未來丈夫的名字開頭字母;或是將蘋果放在枕頭下入睡便能在夢中預知未來的戀人等各種占卜。


其他薩溫節傳統也包含夜間篝火,獻祭動物、燃燒毛皮與農作物。

薩溫節也是冬之巫婆卡莉亞赫(Cailleach)開始出沒的日子。Cailleach即「醜老巫婆」之意,她是愛爾蘭島上在凱爾特人之前的原住民信仰,其信仰沒落後被凱爾特吸收成了象徵冬天的女巫。卡莉亞赫的形象是蒼藍皮膚、年老醜陋,她在薩溫節甦醒後會用手杖敲打大地奪走生長能力、敲打樹木使之落葉、或敲打山泉使之凍結。她對應著掌管春夏的布麗姬女神,布麗姬掌管朔火節後至薩溫節之前的季節、卡莉亞赫則掌管薩溫節後至下一個朔火節之前的季節。在每年2/1立春的聖布麗姬日,卡莉亞赫會出門撿拾柴火,傳說她能變身成巨鳥用嘴啣持柴火。

8、Yule 冬至/耶魯 (12/21~12/22)  


仲冬(Midwinter)。一年之內日照最短、黑暗最漫長的日子,同時也意味著陽光即將復甦。這天便是慶祝太陽的重生與回歸。

Yule這個名字的意義充滿爭議,有一說是「宴會」。日耳曼民族將每年12月中舉辦的為期12天冬日宴會稱為耶魯,盎格魯-薩克遜民族將12月與1月分別稱為「Yule前」和「Yule後」。傳統上在耶魯期間會舉辦盛宴、飲酒、篝火、祭祀、詩歌、與贈禮。

基督教傳教後,將慶祝冬至的民俗節日與聖誕節融合,現代許多地區亦將「Yule」一詞視作聖誕節「Christmas」較詩意化的同義詞,許多聖誕節習俗即是從耶魯傳承來的,例如:聖誕樹、耶魯原木(Yule log)、與槲寄生花環等等。

聖誕樹的傳統起源於古羅馬時期,古羅馬的祭司在冬至前夕會砍下松樹裝飾於神殿中。耶魯原木的起源不明,但諸多地區都有尋找足以燃燒12天以上的巨大原木,並保留一部分殘留的原木塊,於來年的耶魯與新原木一起燃燒。

用常綠植物的枝條與花環裝飾家門也是耶魯的傳統之一,諸如常春藤、冬青、紫杉、松木和槲寄生。常春藤象徵青春永生,冬青象徵神聖的保護力量,紫森象徵死亡與重生,松木象徵淨化。

而槲寄生具有治癒與保護的力量,其白色果實象徵來自男性的生命力(也就是精液啦)。槲寄生寄生於橡樹上,凱爾特人崇拜橡樹,槲寄生也同樣受凱爾特人崇拜。因槲寄生是寄生植物,根不落地,夾縫於天空與大地兩個世界之間,故摘剪槲寄生時,要避免槲寄生接觸地面,否則就會喪失其魔法特性。有關在槲寄生下的親吻傳統是源於在花環上綁入帶有白色果實的槲寄生枝葉,每經過一次槲寄生花環就得親吻一次,每親吻一次即可摘下一顆果實獲得槲寄生的祝福,等果實都摘完了就可以不用再親吻了。
 
蠟燭與交換禮物也是耶魯的常見要素。

結論:

1、凱爾特民族真的很愛營火晚會,不管什麼節日都要點蠟燭點篝火燃燒一下。(喂#

2、凱爾特民族信仰死亡與重生的輪迴。每年冬天他們的神明死亡、春天再次復活重生,鹿角神瑟努諾斯(Cernunnos)即是其一代表。(冬之巫婆卡莉亞赫(Cailleach)則相反,冬天甦醒,到春夏又陷入沉睡。)

3、凱爾特人從日落開始算新的一天,薩溫節(也就是夏末節)後便算新的一年。

4、凱爾特人主要慶祝跨季四節(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比較少慶祝四至(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日耳曼民族則相反,以季節四至為重要節慶日。

5、凱爾特有祭獻供品的習俗,例如將一束穀物或草藥鮮花丟進篝火燃燒,早期甚至包含活人火祭。

6、凱爾特人相信:從大地取得的必須回歸大地,方能保持肥沃與取之不竭。收割來的第一束或最後一束穀物得埋入大地、死後身軀回歸大地才能發芽重生、神明賜予的祝福必須祭獻回給神明。這也是他們早期信奉祭獻活人祭的原因。

7、為同化異教,基督教綁架了所有節慶的由頭。布麗姬的聖化與聖燭彌撒取代了立春、春分變復活節、薩溫節成了萬聖節前夜、耶魯冬至變成聖誕節等等等,導致現在我要區分哪些習俗跟基督教沒半毛關係時麻吉想死。(ry
0 Comments

在我消失之前 (可可夜總會同人)

1/4/2018

0 Comments

 
​他就要消失了。
 
金色光芒在晨曦下閃爍不定,繁複花紋延著骨骼輪廓綻放,溫暖美麗卻是令人心碎的殘酷事實。
 
海特就要消失了。

即使死後終將失去血肉,頭顱沒了鼻翼軟骨,眼窩裡也將保留著靈魂之窗永不腐朽,然而現在,海特那雙總是充滿狡黠與靈感的眼眶中只剩下漆黑的空洞。海特的意識已經開始在消散。刻印在白骨上的紋絡光芒越發耀眼璀璨,襯得骨骼越發蒼白幾乎透明。
 
……海特要被遺忘了,永遠的,在生者世界被遺忘,在亡者之地裡不復存在。
 
不。

伊美黛顫抖地緊緊握住海特那劇烈痙攣抽搐到無力撥動琴弦的修長手骨,指尖上殘留祝福米高的萬壽菊花瓣已經失去了溫度。

不。

海特痛苦嘶啞地虛弱喘息,呼吸逐漸微弱透明。

不、不、不……不!——不對!不該是這樣的!我從沒……我不是……不……!

是妳。

伊美黛渾身發冷。

不。

是妳,難道這不是妳一直期望的嗎?

不,不是的,我……

難道不是妳想忘了他,想要全里韋拉家都忘了他,想要他徹底消失在妳的「生命」裡嗎?

不,不對,不是的,我……這不是我所想的……我不是真心要……!

現在如妳所願,他就要終結死亡了。

不——!這全是我的錯!

伊美黛倒抽一口氣,膝蓋癱軟跪倒在海特身邊。
 
是我……!是我要可可忘掉他的爸爸,是我撕毀了照片讓他被遺忘,是我抹除了海特的名字,是我封殺了海特在里韋拉家的存在與記憶。
 
是我害的……是我親手扼殺了我的摯愛!
 
喔海特……!

豆大的淚珠滾落眼窩和臉頰,意識到多年來的所作所為造成了何等無法彌補的傷害,伊美黛啜泣地彎下身蜷縮在海特的胸前,視線一片模糊。
  
「可可……」
  
海特口齒不清地輕聲呢喃,語氣盡是絕望到近乎平靜的遺憾。
  
她的男人、她的丈夫、她孩子的父親,心心念念都是他們的愛女。
  
然而生前見不到最後一面,死後也即將被剝奪機會。
  
……而這一切都是我的錯。

不。「不,不!別走……」
  
伊美黛忽然慌了,心底深處某個堅固的城角開始崩塌,骨牌效應似的連鎖毀滅,「不,不,你不准走,海特!你打算再丟下我一個人嗎!」伊美黛大聲呼喊,里韋拉家向來最堅毅不拔的女主人突然間脆弱的像是個與家人走失迷路在街頭的小女孩哭得撕心裂肺,傷心欲絕。

「我不准你再離開我……海特,你聽見了嗎?!海特!」
  
「伊美黛……別哭……」
  
海特氣若游絲之餘依舊擠出一絲安慰,啊啊這個笨蛋,伊美黛眼眶泛紅,明明自己都快自顧不暇了,為何他傢伙就非得這麼溫柔?
  
「……原諒我……」

伊美黛哽咽地垂下頭,肩膀無聲顫抖。
  
「告訴可可,我愛她……」
  
海特閉上眼。

Remember me, though I have to say goodbye. Remember me, don't let it make you cry...

隱約之中彷彿能聽見誰的歌聲,不是耳熟能詳的歡樂舞台大合唱,而是更加溫柔、充滿愛意,只有吉他緩慢的配樂,宛如搖籃曲的憂傷唱腔。
  
海特的唱腔。

For even if I'm far away, I hold you in my heart, I sing a secret song to you each night we are apart...

「看,伊美黛!」
  
不知是奧斯卡還是菲利培的驚呼聲響起,「是米高的聲音!」
  
請記住我……
 
「我一直記得的。」伊美黛輕聲低語。「我從未忘記。我試著要,但從未真正做到。我一直記得你的,海特,我從沒遺忘過你。」
  
「所以求你了……不要消失。」



金盞花色的光紋已經明亮到幾乎與探出地平線上的曙光同等刺眼,然而在伊美黛絕望的祈求中,即將粉碎成金色塵粉的下一瞬間,光芒又逐漸黯淡恢復平靜,再次凝聚成實體。
  
是可可。
  
她想起來了。

伊美黛鬆了一口氣,維持著額頭貼在海特身上的姿勢,嗚咽微笑。
  
方從消散中逃難一劫的海特還在昏迷著。但伊美黛知道,他不會再消失了。不用擔心「活」不過這個亡靈節、或是撐不到下一個亡靈節。
  
因為明年的亡靈節他的照片也將供奉在家族祭壇上。

伊美黛虛弱地微笑,顫巍巍地在蘿西塔和孫女維多利亞的扶持下起身,讓胡立歐與雙胞胎將依舊失去意識的海特扛上小南瓜的翅膀後背上,「走吧,我們回家吧。」她撫著她的艾波瑞吉守護獸對她的家人們道。

是呀。回家吧。那人……終於回家了。

——​日出了。黎明的曙光完全貫穿天空,照耀在亡靈之地的每一寸角落上。

漫長的亡靈之夜終於結束了。



​FIN.
0 Comments

    Author

    飛

    Tag

    All
    APH小劇場
    HP小劇場
    Ib小劇場
    SH地平線
    Sky光遇小劇場
    UL小劇場
    互動創作
    冷雨小劇場
    夢紀錄
    天使學
    弄蛇人小劇場
    心得筆記
    旅行遊記
    貓日記

    Archives

    December 2022
    October 2022
    March 2022
    October 2021
    July 2021
    June 2021
    May 2021
    March 2021
    January 2021
    December 2020
    November 2020
    October 2020
    September 2020
    August 2020
    July 2020
    May 2020
    March 2020
    November 2019
    September 2019
    August 2019
    July 2018
    June 2018
    April 2018
    January 2018
    November 2017
    October 2017
    September 2017
    April 2017
    March 2017
    November 2016
    February 2016
    January 2016
    August 2015
    July 2015
    June 2015
    May 2015
    April 2015
    March 2015
    January 2015
    December 2014
    November 2014
    July 2014
    June 2014
    May 2014
    April 2014
    March 2014
    February 2014
    January 2014
    December 2013
    November 2013
    October 2013
    September 2013
    August 2013
    July 2013
    June 2013
    May 2013
    April 2013
    January 2013
    December 2012
    November 2012
    October 2012
    September 2012
    July 2012
    May 2012
    March 2012
    February 2012
    January 2012
    December 2011
    November 2011
    October 2011
    August 2011
    July 2011
    April 2011
    March 2011
    February 2011
    December 2010
    November 2010
    October 2010
    September 2010
    August 2010
    July 2010

    Plurk

    Plurk.com
Powered by Create your own unique website with customizable templates.